2)第104章:李渊称帝_大隋第三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今群雄割据之势已成,天下时势瞬息万变,杨侗应杨恭仁、房玄龄等人的要求,决定南迁。

  事实上,在杨侗和妻子说要搬家的前一个月,涿郡就便已做好了搬迁准备,官员的家眷和如山物资已经通过水路,经永济渠,于清河郡临清县运河进入漳水,经过武阳郡,往前魏郡所在地邺城,也有一些人通过驰道南下。怒涛、狂澜、海啸、飞羽弓骑等常备军也已陆续南下。所以,杨侗一家人南下时,说得上是轻装上阵。

  不过在走水路还是陆路的选择上,发生了分歧,两位太皇太后、两位太后偏向于平稳的水路,而水天姬、无垢登船就犯晕。索性兵分两路!愿意坐船者坐船,坐不得船者走驰道!

  最后,杨侗带着水天姬、无垢,以及活泼好动的小公主走陆路,小舞虽也想跟着丈夫一起,可是长辈不能没有人陪伴,于是她也坐上了龙舟。

  三月二十宜搬迁,杨侗为首的北隋势力正式离开涿郡,此行规模浩大,距离邺城还有不小的距离,他沿途都会停下来考察地方吏治,他怎么做当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加强对冀州状况的了解,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以彰显王者威严。

  沿途风景,与当初北上的荒芜、破败完全不同,处处洋溢着生机,沿途只见一条条平直宽敞的驰道和水渠。

  后世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一说,这句话现在搬到冀州也是一样。冀州作为几个王朝的根本之地,交通本就十分便利,杨侗抵达之后,为了让几百万灾民在耕种的基础上减轻家庭负担,有所收入,一直大兴基建,使得道路更平、更宽、更多,交通更便利,全境内实现了县县通、邻县通的畅想。

  在基建方面,契丹、奚族、高句丽、突厥的俘虏发挥的作用巨大,杀了一批不安分份子以后,几十万俘虏为了吃上一顿饭,每天都在为冀州做出卓越的贡献。

  看着一条条笔直的道路,杨侗发现自己没有依从魏征、孔颖达那几个杀胚杀俘之议是何其之英明。

  又是黄昏。

  葱翠的洺水道上,草已深深。

  走了几天,道路两旁都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此时的秧苗已青,几乎看不到缝隙,从长势来看,如果没什么意外,今年秋天又是一个大丰收。

  这时,前方一名士名飞奔而来,在杨侗面前躬身行礼道:“殿下,天色已晚,在五十里内无村庄,前方是一个开阔地带,罗将军向殿下请示,是前进还是就地驻营?”

  杨侗看了看天色,道:“就地宿营。”

  军令传下,士兵们开始忙碌地搭建帐篷,埋锅造饭。

  小公主骑着小白马奔了过来,脆声道:“侗儿,我要住营帐。”

  一路上都是住驿馆,野外扎营还是第一次,以无垢的马车宽敞程度,住上几个女孩绰绰有余,但是对于小公主来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