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八章 治国之道_穿越之明正德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工业商业的还从何谈起。我知道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界,中国的粮食基本能自给自足了,但每年还是要从国外进口存备。

  所以说中国的历史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朝代更替,除了是封建制度的弊端外,更主要和更简单的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吃不饱饭。每个朝代发展到后期,土地大量兼并,再加上点天灾**,底层的农民没饭吃,活不下去了,就开始造反,然后就是大规模的战争,等人口降到一定数量,粮食又够吃了,也就会相对稳定下来,然后就是照着这个循环发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中期,土豆、米玉等高产粮食作为先后传播的中国后,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也暂时得到了缓解,人口在持续稳定中增涨,新兴的资本主义也才有机会开始了萌牙。

  和李东阳等政治经验丰富的朝臣们比起来我,我的智商虽然并不能说比五百年前的古代人高出多少,但那些治国之道,没人比我更有纵向的认识。因此我以前在不触动封建制度根本和封建地主阶级大方面利益下,所颁布的在经济、军事、和教育等制度上一些改革政策,进行到现在已经有很多都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因此现在朝中的大臣们以李东阳为首,对我无不称颂,就像这次我在宫外住了小半月没上朝,也没人敢表示什么,最多就是几个内阁很善意地提醒我要勤政一点,而我打了个哈哈便过去了。

  午朝过后,我留李东阳和谢迁等人在宫中用饭,然后召他们到东暖阁议事。现在国家的农业在稳定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也在我的提倡和保护下开始逐渐兴盛,而我主要目标是大力开发航海业。

  自从开了海禁之后,最先得益的便是沿海几省的临海百姓,以前禁海的时候,那些沿海的鱼民是不准出海打鱼的,只要敢偷偷出海,便要被处死,有很多人迫于生活,沦为了海盗,所以那些倭寇里,其实有大部人都还是汉人。而今过了近一年时间,沿海各省的渔业已经繁盛了起来。

  前几天宫里才收到了广东省进贡上来的一批特级龙虾,晚饭我和邓咏诗一同享用的时候,可把她小高兴了一把,她说最喜欢吃海鲜了。我还开玩笑跟她说,可惜现在交通太落后,没办法搞空运,要不然我命御厨房天天给她做海鲜大餐,吃得腻死她。

  内阁的几个人知道我对海事比较关注,所以特意向我上奏了关系这方面的情况:“皇上,孝义候负责改良和研发的新海船已经制成了,现在正准备下海试航。老臣已将新海船的图纸带了呈上,请皇上御览。”

  我看了李东阳呈现的舰船图纸,十分满意,自从我把以前在华府众人眼中,文武不成的废材华文武带回京城,在工部给他专门设立了一个职务后,他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