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6章 柏林宣传战_香江教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我们最佳影片的竞争对手是:《红高粱》、《同甘共苦》、《月色撩人》,估计最后会在我们和《红高粱》之间决胜负。最佳导演、编剧、男演员也拿到了提名,编剧和男演员是最有希望的。”

  听到跟《红高粱》同场竞技,孙子明心里也七上八下的。那可是真正的杰出电影,绝不是老谋子江郎才尽后《英雄》、《黄金甲》之类可以比拟的。

  “是啊,我也看了《红高粱》,那里面对电影语言的运用和对生命的礼赞,确实是让人深为感动啊!”

  提起这部华人电影中的伟大作品,王京和陈嘉尚也是默然,自己拍的《人肉叉烧包》说是大热门,其实那是往自己脸上贴金。两部电影摆在一起,确实不如人家的出色,特别是对色彩的运用及思想内涵方面,差了人家不止一筹半点。

  “京哥、嘉尚,给我打起精神来,自己有信心不一定会赢,但没信心一定会输!”

  孙子明也知道要跟《红高粱》争最佳影片,估计是没戏,但别的奖项却难说。有些事是要运作、营销的,《人肉叉烧包》经过自己和刘韦强他们的的修改,已经不是个三级片,而是有浓郁政治色彩的影片,非常符合当下自由、反思的社会潮流!

  翻着评委名单,孙子明倒有另一个想法,这里面可有两个法国评委。这部电影拍的是澳门,影射的却是当年香港英国人的无能。德国人、法国人虽然两次世界大战,打得你死我活,可他们共同瞧不起英国人。或许德国的评委和请来的那两个法国评委,会潜意识地帮自己的忙也说不定。

  再退一步说,即使争不过《红高粱》又怎么样?自己这些以赚钱为目标的商业导演,在奖项上争不过以拿奖为目标的文艺片导演,这是天公地道的事情!

  “子明,公关公司的?威廉先生已经说了,现在要在竞争中胜出,就全靠你明天的专访了。只要让评委会相信,我们拍的是港澳的苦难历史,我们就还有希望!”

  “为了能拿奖,老子拼了!”

  孙子明一边给大家打气,一边记忆着王京他们带来的资料。人肉叉烧包在香港历史上是真实的,由于港英政府的绥靖政策与对香港的不重视,香港沦陷时市面大乱,造成了粮食供应缺口巨大。

  日军为了解决香港粮食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推行‘强迫香港市民遣返回乡’政策以缩少香港的人口;另一方面实行粮食配给制度,按口售粮,主要食粮包括米、油、面粉、盐、糖等都需配给。

  结果人吃人的惨剧就发生了,这也是孙子明帮王晶他们修改剧本,引起他们震惊的原因,因为这些事他们都不知道。后来,他们去问了上年纪的老人,这才知道这事是真的。

  第二天一早,威廉先生安排的《法兰克福汇报》、《南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