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七十五章 第一个目标_驾着威龙战机去抗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月12日早上5点整,现在还是繁星点点的夜晚,不过在淡淡的星光和月光照耀下,无论是缅甸北部的群山还是人们都还在睡梦中。这个时候缅甸北部的几个机场都开始忙碌起来。地勤们开始为一架架战机加油挂弹,经过将一小时的忙碌,300多架作战飞机在几个机场都做好了起飞准备。随着雷霆的一声令下,一架架战鹰开始滑向跑道!这次空一师将要给日本人送去一份大礼,这份大礼不但有各式火箭弹,还有更新的航空子母炸弹,用来炸飞机和机场跑道最好了,子母炸弹会将跑道炸出无数的小坑,这样一来即使日军再调来飞机,也没有机场可以使用了!

  夜空被机场上的灯光和飞机的灯光划破,活塞发动机和喷气式发动机的轰鸣声也打破了缅北山区黎明前的静谧。大群的初教一飞机排着整齐的队伍,摆列在跑道的一端。随着塔台的命令,它们一架接一架的腾空而起,然后融入到黑沉沉的夜空里,只有翼尖的航行灯一闪一闪的亮着。歼甲战斗机是最后起飞的,它们的速度比初教一教攻击机快一倍以上,即使是最后起飞,也能赶到前面去!

  这些战机满载着弹药和燃油,组成了多个小编队开始向缅甸南部疾速飞去。这些小编队之间相隔几千米远,通过无线电进行联系,因为编队越大,就越容易被发现,要达成攻击的突然性就会更困难。并且大编队的机动性也会比较差,转弯可能会导致战机空中相撞,无线电的使用极大提高了战机编队的通信和控制能力。威龙战机上的雷霆可以通过机载雷达和显示器清楚地看到整个编队的情况,并且通过无线电对他们进行指挥。

  这些战机不是组成四机编队就是三机编队,四机编队实际上是两个双机编队的复合。两个双机编队组成的四机通常编为四指尖编队,这是德国人发明的,并且一直是后来的主要编队形式。这样的编队形式很像手指的四个指尖,在这种队形中飞机的间距是200米左右,和飞机的转弯半径基本上相当,这就提供了充足的机动空间和良好的交叉视野。这种指尖队形还可以迅速地分为两个编队进行协同攻击和作战。特别是二战后喷气式战斗机的大量使用,飞机的速度和机动性迅速提高,战机编队中各机的机动空间和范围要求进一步增大,使得四指尖编队成为了主要的队形。三机编队则是V形队,这种队形的好处是有利于长机更好的机动性,而且不容易把长机和僚机分开,便于集中编队的火力。

  这些飞行员的飞行训练时间,大都是超过200个小时的,不过200多个飞行小时只能算是新手。还有一些是超过600小时的老手,负责以老带新。也有上千小时的精英飞行员,那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