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1章 以史为鉴_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角度来考虑的。

  这一点,朱元璋也很清楚,所以对于他们出的这些点子,符合实际的,朱元璋会采纳。

  不符合现在要求的,朱元璋也会置之不理。

  不过呢,朱元璋对手下的这些人,他是非常尊重的,不会让他们感到没有面子的。

  可以说现在的朱元璋,那是非常的礼贤下士,这不是夸耀朱元璋,其实他就是这样的人物。

  沈万三看到朱元璋做的那个海水淡化工程,产盐很多,制造很多的淡水,他真是欣喜若狂啊?

  因为盐在这个时候,那是相当金贵的,利润也是非常暴利的,

  能从海水中提炼出盐,而且这个成本,就这么低,这是一个大生意啊!

  沈万三给朱元璋建议,让他扩大这个海盐工程,可以在很多海岛上进行生产。

  这样的话,也隔绝了别人想学习他这种技术的可能性。

  因为海岛在茫茫大海上,只要你做好了安全保卫工作,那自己的生产,就是一个非常绝密的地方。

  朱元璋把这件事儿,完全交给了沈万三,魏晨,还有薛刚他们负责。

  这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因为现在战争一触即发,他要处理好战争的事情。

  毕竟要是战争失败的话,那他一切的努力,都是归于虚无。

  因为朱元璋对这些事情,看得很清楚,所以他才会做出非常正确的选择来。

  因为任何事情就这样子,一旦你明白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那就可以了。

  朱元璋现在就对自己记忆中的那些战争进行回忆,然后推演。

  根据现在他掌握了这些地图,最新情况,进行仔细的研究。

  这是他要做的事情。

  他必须有主人公的精神,因为这天下,就是为他而打的。

  这一点是朱元璋的奋斗之源,他必须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接下这个历史重任。

  既来之,则安之,不管以前他是怎么回事,现在的他,要以最积极的态度,做好这件事情。

  朱元璋还是在看刘邦的故事,刘邦非常善于知人善任,他知道自己在战场上,打不过项羽。

  他就想办法汇集其他的将领,终于找到韩信这个奇才,他把权利完全交于韩信,终于收到奇效。

  虽然刘邦本人率领的军队是屡战屡败,但他还是屡败屡战。

  可以这样讲,刘邦和项羽相争,基本上每仗必败,但他从不气馁,最终他和项羽的最后一战,终于胜利了。

  项羽与刘邦打了那么多的战争,只失败一次,便身死国灭,而刘邦只胜利一次,却是加冕为皇,开创大汉四百年基业。

  所以这就是刘邦的不凡之处,他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然后自己该做什么事情。

  而且他非常知人善任,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本事来,而且敢于,善于放权。

  这一点让朱元璋非常的佩服。

  现在他对于手下的这些将领,他虽然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是呢,在充分放权这一块,他不如刘邦。

  朱元璋也在斟酌,他要不要这样做,毕竟对有些人,他是有猜疑的。

  朱元璋看过史书之后呢,就在金陵帅府的后花园里面散步。

  他要让自己脑子稍微轻松一点,暂时不去想这些事情。

  这样有可能也让他自己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