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八章 稷下旧址再兴学_天下英雄刘玄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诸葛玄经籍娴熟,人情练达,孝义无双,是个有能力的,能做到豫章太?33??绝不仅仅是因为人情关系。但在刘备军中,除了最开始任命的高级文官外,就算是名人也得从基层做起,证明自己的能力、干出出色的业绩,才能得到提拔。在原本历史上留名的名人与其他没有展现能力机会而没在历史上留名之人的唯一优势在于,刘备关注的目光会更多一些。因此,诸葛玄被任命为北海国都昌县令;诸葛瑾年纪尚轻,被任命为门功曹书佐,协助简雍掌人事选举等职责。

  从对诸葛亮未来发展的担心,刘备延伸想到一些历史上留名而如今尚年幼的人才。如果等着这些人才长大再去搜罗,很可能征辟失败,这些人最终投奔他人,成为对手对付自己的利刃。如果早早下手,又会担心破坏这些人才的成长轨迹,使其泯然众人,无法脱颖而出。

  诸葛亮为何能够成为一个传奇?天生奇才固然是一个因素,还跟其成长环境有关,十来岁从徐州琅琊郡(山东临沂)千里迢迢来到扬州豫章郡(江西南昌),没呆多久诸葛玄为朝廷任命的新豫章太守朱皓所逐,被迫西依刘表,又跑到荆州襄阳(湖北襄樊),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诸葛亮小小年纪,遍历三州,这份经历弥足珍贵。之后诸葛亮就在襄阳城郊一边躬耕田亩,一边读书,同时因为其复杂的姻亲关系,而遍交名士,这些名士有荆州本地名士,更有北方逃避战乱而来的名士,相互交流,信息互通,相互辩论,思想碰撞,必然会有智慧的火花,同样会对诸葛亮的成长是一种磨砺。十年耕读,十年辩难,十年思索,才铸就名垂千古的隆中对。一旦没有这种环境,诸葛亮还能成为诸葛孔明吗?刘备非常担心。

  但刘备更担心因为自己的介入,天下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或许隆中对关于三国鼎立的局势已然不复存在,届时自己麾下文武济济,诸葛亮会加入吗?他不敢冒失去诸葛亮的风险。这里面自然有一种情结,但诸葛亮确实是不世出的大才,一旦错过,不是想有就能有的。

  因此,刘备决定为包括诸葛亮在内天才少年营造一个能够增长见识、磨砺思想、碰撞火花的地方。那就是大学!

  当年孝武皇帝在首都建立“太学”,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其中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主管郡国学的官员叫做文学曹掾、史。黄巾作乱,天下饥荒,青州诸郡国学大都废置,只有孔融在北海国设立学校、表显儒术。刘备决定在州一级建立学校,低于太学,又高于郡国学,名为“青州学宫”。

  青州学宫建造在稷下学宫旧址,挨着淄水,风景美好,交通便利。刘备邀请郑玄担任大祭酒,将该职位的秩俸定为一千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