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四章 华北态势,以围代攻_抗战惊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利于发挥日军的机械化优势。

  如果能消灭八路军,或将八路军逐出平原,不仅能确保其占领的平、津等要地和津浦、平汉等铁路运输线的安全,也断绝了八路军的物资和兵员的最大供给地。

  集中力量的扫荡、攻剿,日军取得很大的战果,至一九三九年夏秋,日军已经侵占了冀中区的全部县城和主要集镇,并大修公路,广设据点,还不时集结兵力,梳蓖拉网,进行“扫荡”作战。

  对于鲁豫皖边区的崛起,多田峻并不是没有注意到,但他有他的难处和苦恼,最主要的便是兵力不足。

  至1939年秋冬,敌原进攻华北的老师团,已被调至武汉、广西或回至朝鲜和日本国内,进行要地守备、作战、休整。华北的守备则由新成立的第32、第35、第36、第37、第41师团等部队担任。这时敌在华北及内蒙的部队,为九个步兵师团、一个骑兵集团、十二个担任治安作战的独立混成旅团、一个野战重炮兵旅团、一个飞行团。

  总兵力为二十五万余人的华北方面军,既要警备广大的占领区,还要把相当一部分主力摆在黄河边和中条山,与国*军对抗。在当时,伪军的数量和规模还不是特别大的时候,多田峻能够调动的机动兵力并不多。

  为了弥补兵力不足,多田骏只能利用铁路和新修的公路,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并以一部分兵力采用高度分散配置的方法,对抗日根据地推行伪化与进行封锁。

  正因如此,华北日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对敌后抗日武装来说,还不算是压力如山而来。不仅八路军还在支撑,还在发展;隶属于国*军系统的敌后武装,比如庞炳勋、孙良诚、于学忠等部队,也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失。

  而就在多田峻频繁向总部请求援军,以改善华北治安状况,并有望得到批准的时候,国*军反动的冬季大反攻,又把他的期望击碎了。

  冬季大反攻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使日军认识到国*军的实力还很强,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极大削弱。所以,日军更改了继续从中国战场缩减军队,以及增后华北的计划,准备继续对国*军进行短切突击形式的进攻。

  当然,主战场便是长江中上游地区,作战部队也以十一军为主。为解决十一军兵力不足的困难,日军还从南京、苏州等地的守备部队中抽调了兵力,对于多田峻的请援自然就置之不理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多田峻深感要对鲁豫皖边区实行重兵扫荡困难很大。因为新七军的实力已经从几次战役中有所体现,周边还有第三集团军、七十六军、骑八师,甚至大别山的桂系部队等十几万国*军能提供支援,至少要动用三到四个师团的兵力才有可能取胜。

  这不同于扫荡八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