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6节 艰难推进 3_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黑时,损失严重的第128团和第813团得到了大批补充兵员。

  淞沪会战爆发后,中日两军都在不断增兵,日军先后增兵三次,国军增兵行动则是“持续不断”,每天都有新部队抵达战场。在这件事上,中日差距再次显露无遗。以第21集团军举例,该集团军属于桂系军阀,原本驻扎在距上海千里迢迢的广西省,正式接到参战命令后,该集团军各部先从广西省境内不同地方陆续集结向桂省交通枢纽之一的全州,军械辎重都是官兵自己扛负或民工搬运,然后坐船到湖南省衡阳,接着坐火车到湖北省武汉,再接着再次坐船到南京或江阴,最后坐火车抵达上海,在集团军司令廖磊中将的率领下投入战事,全程耗时将近一个月。实际上,第21集团军还算比较好的了,由于交通运力紧张和日本间谍及汉奸的破坏,很多国军部队从后方奔赴前线都是徒步走路,没有火车、汽车、轮船,更别说飞机了。会战爆发已经一个多月,一半以上的国军却还在用两条腿赶赴前线的路上。在原先历史上,国府打算用八十万军队投入淞沪会战,但在三个月后会战结束时,有三四十万军队还在路上。至于日军,日军从其本土一路坐船坐军舰出发,顺风顺水、省时省力,几天时间就能抵达上海参战。正因为部队在行军速度和集结效率上都大不如日军,参战部队陆陆续续、零零散散地抵达,所以淞沪会战中的国军在很多时候采用的都是最无奈的、最下等的“添油战术”,军情如火,已抵达的部队没时间等后面还在路上的部队,只好一批接一批地分批顶上去,无法形成强大的集群力量,继而被日军逐个击破,这也是国军在淞沪战场上难有作为以及伤亡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蒋纬国部队的援兵自然拥有很多“特权”,从南京乘火车和轮船抵达上海,非常的快捷。带领援兵抵达的是中校军官,名叫罗又伦,黄埔第四期毕业生,杜聿明好友,他是中央军里比较少见的学习骑兵作战的军官,并且他也是“人尽其才”,此时是国军独立第8骑兵团的团长,而这个独立第8骑兵团就是杜聿明从平津前线弄回来的原属于第9骑兵师的那批骑兵,至于番号,则是蒋纬国跟蒋介石要来的。独立第8骑兵团不隶属于第918团,是独立的部队,同时也是蒋纬国手上的第四个团级部队(第918团、第128团、第813团、独立第8骑兵团),全团2000多人,其中骑兵1300多人,其余是炮兵、工兵、辎重兵等辅助兵种,并且骑兵们额外配备了人手一支冲锋枪,火力十分强大(蒋纬国是有私人军火库的,杜聿明调出一大批军火加强了这个骑兵团)。

  “辛苦了!”蒋纬国、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