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2节 怒城 2_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海军总基地,福州港。

  因为日本海军解除封锁,平静许久的福州港再度恢复了繁忙拥挤,一艘艘飘扬着德国国旗的远洋货轮络绎不绝地驶入港口内,卸载下大批的武器装备、机器设备、德国援华人员,装载上大量的钨砂、桐油、猪鬃等德国工业急需的原料,以及一批批风华正茂的中国年轻人。

  “一人五千美元,过来领取。”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亲自在港口边给这些即将乘上德国货轮的中国年轻人们发放支票,他十分语重心长和动情地道,“这是蒋纬国让我发给你们的留学经费。你们...一定要好好加油!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争分夺秒,早日变成我国的高级科技人才!你们都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我们国家急需各方面的科技人才,并且时间非常紧张,你们的任务就是在三年之内让自己变成科技人才,回国效力。切记,切记啊!不要辜负举国同胞的重托和期望啊!”他忍不住潸然泪下。

  排队上船的年轻人们无不热泪盈眶:“陈长官,我们一定会努力的!”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此时的中国自然极需各方面的科技人才。至于文艺大师之类的人,中国此时完全不缺,遍地都是文人墨客,中国缺的是科技人才。对于这件头等大事,蒋纬国非常操心和头疼,科技人才从哪里搞?四处挖墙脚固然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不是长远之计,中国需要大批的本土科技人才,另外,科学大师可以从国外挖,科技人才则不同,科技人才更加“接地气”,需求量也更加庞大,比如蒋纬国建造一座炼钢厂,他可以从德国雇佣几名炼钢专家,但炼钢厂还需要几十名炼钢工程师以及几百名熟练的炼钢工人,全靠挖肯定不行。蒋纬国想来想去,只能临时抱佛脚地启动这项“人才紧急培训计划”,即:从全国各地选拔成千上万名优秀的理科大学生,一股脑地送到德国留学,并且最多留学三年(特殊情况除外),然后回国效力,毕竟国内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堪称大旱盼甘霖,没有那么多时间让这些大学生慢慢地学习或深造,只能进行“恶补式的留学”,回国后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进修。客观上讲,蒋纬国此举很有揠苗助长的味道,但他真的没有办法。

  这个计划实际上从1937年初就开始了,截至此时已经有四千多名理科苗子被送去德国,以后还会持续不断,人才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的。根据蒋纬国的构想,等到1940年初时,第一批学业有成的留学生就可以回国效力了。蒋纬国肯定不能指望这些留学生搞研制原子弹之类的尖端科技事业,他只想中国后方的工厂里、兵工厂里能有越来越多的“基层科技人才”。

  接到陈绍宽电报时,蒋纬国正在跟柳无垢吵架。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